|
灵璧石,隶属于玉石类的变质岩,为隐晶岩石灰岩,由颗粒大小均匀的微粒方解石组成,因含金属矿物或有机质而色漆黑或带有花纹。
灵璧石金声玉质, 又称奇石、謦石,产于安徽省宿州市灵壁县及其周边的埇桥区、泗县等地。灵璧石与太湖石、昆石、英石并列中国古代四大名石,与和田玉、岫玉、鸡血石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玉,灵璧石均排名第一。
灵璧石为历来为帝王将相、文人雅士所珍爱。名石“灵壁研山”为李唐后主所青睐,“灵壁小峰”被宋徽宗视若至宝,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三次因喜爱灵璧石而改道,并御封为“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石由此得名。
早在三千年前,人们就用灵璧磬石制成编磬,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演奏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用灵璧磬石编钟演奏的,因此灵璧石被誉为“会唱歌的石头”。宋代诗人方岩有诗赞叹道:“灵璧一石天下奇, 声如青铜色如玉”。
灵璧石形成于晚元古代,即震旦纪,约有九亿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气候的变化,浮游海里的生物死亡之后与海水的碳酸盐一起沉淀下来,形成了一层层碳酸盐沉淀,在地球内部温度、压力作用下固结成岩,在多次地壳运动作用下岩层发生褶皱、断裂,加之亿万年的雨水冲刷,就形成了灵璧石。
灵璧石产区遍及灵璧县境内及同一地质年代具有相同地质地貌的周边地区,比如:埇桥区解集、褚栏、栏杆、夹沟和泗县、徐州铜山、睢宁等地。不同地区出的灵璧石各具特色,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灵璧石家族。
据历史记载,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有三次因喜欢灵璧石而绕道灵璧石产地渔沟镇。
乾隆二十二年(即公元1757年),既乾隆南巡时第一次绕到灵璧石产地磬云山。夜宿时认识一个热爱书法和灵璧石的尼姑,乾隆当晚便与尼姑攀谈起书法及灵璧石的话题至深夜。第二天,尼姑带着乾隆一行人先观看了磬云山上的宋代摩崖佛雕及宋代挖掘灵璧磬石遗留的老坑。乾隆看后深感灵璧磬石文化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临走时为尼姑庵御题——玉磬庵。
乾隆三十年既公元1765年,乾隆再次来到灵璧县磬云山,与尼姑畅谈甚欢,当谈到灵璧磬石形、音之特点时,乾隆兴致大起。尼姑便将自己珍藏的一块灵璧磬石山峰送与乾隆观赏,乾隆看后爱不释手,意欲索之。于是心生一计要求尼姑陪他下棋, 并约定如果尼姑输了就将这块灵璧石送给他, 而乾隆如果输了就将随身佩玉赠送尼姑, 结果乾隆三下三负,心中似有不悦,尼姑看出乾隆爱石心切,便将收藏多年灵璧石山峰献给乾隆。
为表达赠石之情,乾隆遂在尼姑书书桌上写下“天下第一石”相赠。后『天下第一石』被制成扁额挂在庙堂上,并刻制一石碑立于寺院。
正应了这句诗:“灵璧磬石遇乾隆,南巡钟情绕道行。玉磬庵前输佩玉,御题天下第一名”。
灵璧石的历史
在宋政和七年改“零璧”为“灵璧”,灵璧石之名方在史书上出现。故在宋以前的文献资料里很少见到“灵璧石”三个字。
灵璧石在三千年前的殷代就被人们发掘用于制作当时的重要乐器——磬,因此灵璧石又称“磬石”或“八音石”,比编钟早了1000多年。此石黑亮如漆,石质细腻润滑,叩之有声,音韵悦耳动听,为灵璧石中之珍品。“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灵璧石不但石质坚贞、声美(玉振金声,清越悠扬)、色美(五彩纷呈,光亮润泽),其形更美,天上飞禽,地下走兽,人类精灵,世上万物,包罗万象。均是不假雕琢,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
自汉代开始,灵璧奇石逐渐被用为园林造景、假山叠石、厅堂摆放、几案摆设和把玩。至盛唐、大宋时,灵璧石已显露其锋芒。灵璧石历史上曾有过三次较大规模挖掘:
第一次是北宋中后期,先是当地名士采石筑园,或为清供,经苏轼、米芾、杜绾等人颂扬,名声愈噪,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文篇章。直到宋徽宗修筑“艮岳(万寿山)”,搜尽天下异花奇石,利用皇权征调灵璧石,所谓历史上“花石纲”正是灵璧石,因此达到高潮。
第二次是明朝万历己酉年(1609),御史张鸿元去灵璧觅石,雨后在山涧沟壑中采得几方,以此为端,开始了又一轮挖掘灵璧石的热潮,贩石者接踵而至,灵璧石的第二个春天来临了。乾隆下江南,并亲笔御题“天下第一石”。
第三次挖掘高潮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奇石热兴起,海内外来灵璧求石者日盛,古老的灵璧石也复苏了,“灵璧石热”导致日夕奔走于山间觅石之人如集市。
安徽省灵璧石协会自成立以来,以弘扬灵璧石文化为己任,多次组织专家到灵璧石主要产地--灵璧县、墉桥区等地考察调研, 了解灵璧石的资源概况, 呼吁当地政府和广大灵璧石爱好者增强灵璧石资源保护意识,科学规划,合理挖掘,有效利用,惠及子孙后代利益。
安徽省灵璧石协会会长黄国强指出,灵璧石收藏不是目的, 如何将灵璧石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去, 更好地发扬光大, 才是我们当代灵璧石爱好者、收藏者最需要做的。未来应当积极利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大力推广以灵璧石为主题的博物馆、展览馆、文博园等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摆脱长期出卖资源型传统销售模式,方能实现灵璧石文化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历史名人与灵璧石
人的癖嗜,反映着一个人的人品品德、精力情趣和文明涵养。综观古今,上至秦汉,下迄明清,许多名贤高士大都与石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爱石、寻石、藏石、咏石、画石、论石,从中体石悟道,明道冶德,开灵启智,感悟人生,完善人生。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于德宗建中三年(782)十一岁时随父迁居符离,居住在今宿州市东北二十里的毓村,居宅名东林草堂。其居与灵璧西境诸山相邻,今遗址犹存。十六岁时诗作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写于符离之“唯南古原”,当时已是名噪朝野。但苦无人仕之门,只得在毓村与友人共勉共学,先后居住二十二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常与友人和诗往来,徜徉于符离,灵璧山水之间。
白居易曾得灵璧石,置于草堂。贞元十六年应进士试,贞元十九年(803),三十二岁的白居易经吏部考核,拔萃登科,授校书郎。同年冬回毓村搬家,与友人依依惜别。其所藏灵璧石及在苏南所得之太湖石一起漕运至洛阳,置于庭中。
白居易对灵璧磐石鉴赏亦颇精到。他看到唐宫廷乐师以陕西耀县之华原磐充当灵璧之泗滨浮磐,感慨赋诗,其诗云:
华原磐,华原磐,古人不听今人听,
泗滨石,泗滨石,今人不击古人击。
今人古人何不同?用之舍之由乐工。
乐工虽在耳如壁,石分清浊即为聋。
梨园弟子调律吕,知有新声不知古。
古称浮磐出泗滨,立辩致命声感人。
宫悬一听华原石,君心遂志封疆臣。
果然胡寇从芜起,武臣少肯封疆死。
始知乐与时政通,岂听铿锵而已矣。
磐襄入海去不归,长安市人为乐师。
华原磐与泗滨磐,清浊两声谁得知。
米芾拜石
米芾, 字元章,号襄阳漫仕。宋代著名书画家,博雅好古,嗜石如癖,其与灵璧石有着不解之缘,趣闻轶事颇多。
《古今谈概.癖嗜部》 载:米元章守涟水,地近灵璧,蓄石甚富,一一品第,加以美名。入室把玩,终日不出。杨次公杰为察使,因往涟焉,正色言曰:“朝廷以千里郡邑付公,那得终日弄石,不省禄郡事?”米于袖中取一石,嵌空玲珑,峰峦洞穴皆具,色极青润,宛转反复以示杨曰“如此石安得不爱?”杨殊不顾,乃纳之袖。又出一石,叠峰层峦,奇巧更胜,又纳之袖。最后出一石,尽天划神镂之巧。顾杨曰:“如此石安得不爱?”杨惊见之下,忽然趋前曰:“此石非独公爱,我亦爱也!”即就米手樱得之,登车迳去。米以杨夺其所最,惘然自失累月,屡以书请之,竟不复得。
灵璧石人见人爱,爱之必藏,藏之必珍。杨次公在妙造绝伦的灵璧石面前,结果还是暴露了掩饰的欲望,只是做不到像米芾那样天性率真罢了。米芾爱石、拜石、痴石,在常人眼里似乎违世异俗,孰不知米芾在书法、绘画上的高深造诣,正由于他体石悟道,丘壑内营,活化了他的精神灵愫,才营造出如此郁礴宏博气傲苍穹的艺术境界。
苏轼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书画“三绝” 。一生爱石,尤与灵璧石情深意笃。《灵璧志略》、《素园石谱》记载同样的一则故事
灵璧刘氏园中砌台下有灵璧石一株,瑰玮巉然,反复可观,作糜鹿宛颈状。东坡居士欲得之,乃于临华阁作《丑石风竹图》贻之主人,主人喜,以“糜鹿宛颈石”相赠。后居士载归阳羡。又宋人张邦基《墨庄漫录》载:灵璧张氏兰皋园一石甚奇,所谓“小蓬莱”也,苏子瞻甚爱之,题其上曰:“东坡居士醉中观之爽然而醒。”子瞻之意盖取李德裕平泉庄有“醒酒石”,醉乃踞之则醒也。文士蒋颖叔复题其后云:“荆溪居士署中观之爽然而凉。”宿州太守吴安中又复题其后云:“紫溪翁大暑醉中”。三人读三题一笑而去。张氏觅工皆刻之。其石后归禁中。
叶梦得
叶梦得, 字少蕴,号石林居士。绍圣进士,南宋文学家,词风近苏轼。曾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著作颇丰。他癖爱灵璧石,庭植林立,收藏甚富。在他所著的《石林记》里曾这样写道:
“好石良是一癖,古今文士,每见于诗味者,来必真好也,其好者,正自不能解。余绍兴间春官下第归,道灵璧县,世以为出奇石。余时卧病舟中,闻茶市多而求售,亟得其一,价八百,取之以归,探所有仅得七百金,假之同舍。而不觉病顿愈,夜抱之以眠。知余之好石,不持其言。自行此壑,刳剔岩洞,与藏于土中者,愈得愈奇。今岩洞殆十余处,而奇石林立左右,不可以数计,心扰爱之不已。”
叶梦得钟爱灵璧石成癖。他认为以诗词歌咏灵璧石还不是真正地喜欢它,真正喜欢灵璧石的人,谓“自不能解”,即人石之机缘:人苟石意、心石交融、人石感应,爱之尤切。正是灵璧石的无穷魅力与癖石者的情感相冥合,以致“心犹爱之不已”。
赵孟頫
赵孟頫非常喜爱灵璧石,不仅收藏灵璧石,作为一代书画名家,他也非常喜爱画灵璧石,他从灵璧石中体悟笔法,提炼造型,善用“飞白”法作石,皴擦也以“飞白”成之。另外,赵孟頫所画的《百马图》为现代灵璧县文物馆收藏。
赵孟頫爱灵璧石到了痴迷的地步,生也相伴,死亦相随。甚至有传说记载,赵孟頫去世前要求葬在灵璧县。《赵氏家乘》载:“师祖赵孟頫入元,历四朝,仁宗时南归,息驾于灵邑山寺。”对于赵孟頫死后是否葬灵璧县的最新考证证明,赵孟頫墓在浙江德清县东横桥三都内,灵璧金山寺之墓为赵孟頫衣冠冢。
值得一提的是,赵孟頫夫人管道升也是一位书画才女,她画的《竹石图》很有特色,而且她常和赵孟頫一起动手置石,他们收藏的“沁雪峰”现藏于常熟市人民公园。
蒲松龄
一提起蒲松龄,大家就会想到中国最著名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一本专讲花妖狐鬼等虚幻故事的绝世奇书。可鲜有人知的是,蒲松龄还是一个灵璧石的收藏家。他的书房——聊斋中供有三块奇石,其中一方“海岩石”就是灵灵璧石,是蒲松龄最珍爱之石。
蒲松龄对灵璧石感情颇深是从其好友毕际友(清朝扬州府通州知州)开始,毕际友嗜石,在他从通过罢官归田时,以重金从一石友家购得一块灵璧石相送,名为“海岳石”。此石曾为明代赏石大家米万钟(明代书画家,米芾后裔)所珍藏,原为宗代人贵石,“洁如铁、清如玉、黝如墨、光如鉴”,堪称灵璧石中绝品。蒲松龄得到“海岳石”十分喜爱抚抱摩挲,唏嘘良久,对其赞不绝口。
蒲松龄一生爱灵璧石,不仅为灵璧石留下许多赞美之歌,还为灵璧石树碑立传。他甚至将清洗灵璧石的过程还记录下来,为灵璧石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素材。
蒲松龄虽一生坎坷失志,但他孤高劲节,自强不息,寄情于石,对灵璧石更是爱之情深。如今,海岳石尚珍藏于蒲松龄纪念馆内,被列为国家珍贵文物。当然最近也有人提出此石不是灵璧石。
灵璧石之所以受到历代爱石之人的痴迷,不仅因为它独特且丰富的外形:小者可置于案头、几架,中者可放于厅堂馆所,大者可立于园林庭院,成为镇馆、镇园之宝;还因其独具健康属性: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灵壁石中还含有十多种金属矿物(含锶0.48%)、有机物质及微量元素,有益于人体健康。因此,有着高雅风骨的灵璧石作为文人雅士的案头清供以及庭院摆设再合适不过了。
安徽省灵璧石协会是全国第一家以灵璧石为名称命名的全省性、专业性、行业性协会,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是全国灵璧石界最权威的鉴定与评估机构, 安徽省灵璧石协会“灵璧石鉴定中心”竭诚为全国的灵璧石爱好者、收藏者、经营者提供服务。内容如下:
一、服务范围
1、组织开展对灵璧石的调查研究、鉴赏收藏和文化交流。
2、组织开展对灵璧石的真假鉴定和价值评估。
3、制定全省灵璧石行业标准。
4、收购、抵押精品灵璧石。
二、组织机构
主 任:黄国强 15605570166
18656000166
副主任:李国庆 15155770006
李富贵 13905674396
李景斌 15375219710
陆志平 13912935889
三、地址、电话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天下第一石城”
电话:0557--3311068
以石为媒, 交八方宾朋, 安徽省灵璧石协会会长黄国强欢迎全国的灵璧石爱好者、收藏者、经营者莅临安徽省灵璧石协会赏石做客。
地址:宿州市“天下第一石城”
电话:15605570166
18656000166
灵璧石……龙凤呈祥
灵璧石……江山多娇
灵璧石……迎客松
灵璧石……皖螺石……悟
灵璧石……纹石“神雕侠侣”
灵璧石……纹石貔貅
灵璧石……纹石“报喜鸟”
灵璧石……纹石“喜上眉梢”
灵璧石……纹石脸谱
灵璧石……石王
灵璧石……龙腾盛世
灵璧石……龙凤呈祥
灵璧石……飞龙
灵璧石……小金龙
灵璧石……凤回首
灵璧石……百灵璧(玉)
灵璧石……东方雄狮
|
|